媒体矩阵

人民日报:上理工携手秦川集团打响国产机床“突围之战”

2021-04-261255编辑:董真摄影:王博

精美轻薄的手机、高速便捷的高铁和飞机……这些我们习惯的生活日常都离不开机床这个“制造机器的‘机器’”,也是关乎综合国力提升的“国之重器”。中国机床产业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是国际技术封锁加剧、高端机床受制于人和“大而不强”的行业发展困局。

4月14日,在中国(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1)上,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与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联合研发的“高速立式五轴加工中心VMC40U”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国内外业界的目光。这支由上理工教师和秦川工程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团队,仅耗时两年就让国产机床“大变身”,比肩赶超国际同类机床技术水平。


做机床行业新的“造风者”

国内现有机床中,高精度机床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大,只需要通过增加重量等方法就可以实现高精度制造。高速机床却要求机床结构重量轻,保证在高速运行中实现高精度制造。而飞机零部件等形状复杂且材质轻薄产品的制造过程,都必须确保高速和高精度并行。掌握了高速、高精度机床的制造技术,就能在精密机械、航空航天、医疗工程、工模具制造、仪器工程等领域大有作为。

“航空航天领域的机床只能依赖于进口,两年前我们想从国外选购一台机床旋转工作台,被对方直接回绝。”研发团队负责人、上理工机械工程学院李郝林教授说,“这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必须自己造,不再看别人脸色。”正巧秦川集团瞄准了为航空行业提供高精尖机床的市场,立志要做世界顶级的机床。上理工团队与秦川的工程师们一拍即合,开始研发之路。

在李郝林教授看来,研发过程也是“水到渠成”的,上理工以设计研发见长,秦川则精通制造及装配。最终,他们打造出的“高速立式五轴加工中心VMC40U”,成为我国第一台运动加速度达到2G的高端数控机床,实现定位精度4微米,重复定位精度2微米,在精度与高速技术指标方面均达世界一流。这支校企合作的研发团队,也由此成为机床行业新的“造风者”。


校企产学研合作阻力,他们这么破

“机床的主要结构改动要慎重。”这在机床行业是“不成文”的规定。对企业来说,一套模具动辄几十万,交给“没有实战经验”的高校来研究改造,试错成本太高;高校无法以实验佐证科研,就只能“纸上谈兵”。这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阻力之一。

2015年,沈阳机床集团1000余台机床急需解决振动问题,集团董事长关锡友找到上理工,李郝林教授团队经过三个月机床测试与改造找到解决方案。双方自此开始合作,共建了沈阳机床-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i5智能机床联合实验室。沈阳机床集团派出工程师团队“驻扎”学校实验室,上理工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也能趁着寒暑假到沈阳机床厂“实操”,设计-研发-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

李郝林团队十分注重调研学习。“上理工紧挨着上海机床厂,以前我每个星期都会去厂里转个三四趟,遇到厂领导,他们会调侃我‘上理职工’又来啦!”李郝林教授笑道。他还曾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等国外领先的研究所学习。

与企业紧密合作、不断调研学习的过程中,李郝林团队逐步由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转变为机床设计方法的验证,形成经得起行业考验的“上理方法”,最终为“高速立式五轴加工中心VMC40U”研发注入核心实力。


成为高端机床领域不可或缺的研发力量

“不太了解!”“这个学校咋样啊?”这是以往机床企业与上理工合作前常有的担忧;如今变成“真正解决问题,还得找上理工。”“合作伙伴里,你们最高效。”上理工已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科研力量。

为了持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在4月14日的中国(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现场,上理工与秦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发出系列高端机床。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抓紧实施已有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这一番话,让李郝林等一批“机床人”大受鼓励,信心倍增。眼下,李郝林正致力于建立行业标准,通过优化现有的机床设计方法,让它变成国内机床行业的统一参照标准,促使国产机床的质量整体提升。


上理工李郝林教授研发团队在实验室中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姜鸿冰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185774/608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