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上海杨浦: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者 | 李佳蕾:奔跑在“秀带”路上,这个杨浦小囡让文物“活”起来

2024-06-1113编辑:董真摄影:

2024年,对李佳蕾来说有几分感动

2024年1月5日,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上海杨浦生活秀带被国家文物局正式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这意味着三年多来,李佳蕾和杨浦文物工作者们一起在杨浦滨江江畔“鞋底都要走穿”、坚持投身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日子获得了认可。

“那一条滨水岸线,我们也记不得到底走过多少遍了。”她笑言,“有时是来排摸底数、田野调查,有时是来看看文物修缮的现场,总之要做的很多。”

李佳蕾,2011年进入国歌展示馆从事讲解工作,2015年进入杨浦区文物管理事务中心参与文物工作,2024年起任杨浦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杨浦区文物管理事务中心)文博管理部部长。拓展文物外延、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创新保护利用机制……奔腾江水,见证着她为杨浦文物奋战的这些年。

脑袋自带“GPS”的“活地图”

“她脑子里就像装了个GPS。”这是李佳蕾给同事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杨浦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文物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陈玉琴笑言,觉得李佳蕾比地图APP还要神奇。“她可以随时说出杨浦哪个地块、哪条马路有哪一个历史建筑,还有它的前世今生是什么、修缮过程怎么样、开发利用怎么做……”

李佳蕾对文物的“熟”,是“跑”出来的。

2020年9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创建名单。由于机构改革,当时的文物团队中,半数从没接触过文物工作,李佳蕾是少数“老人”,也因此挑起了大梁。

示范区创建范围涵盖了杨浦滨江15.5公里区域,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这里曾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如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林立,各类工业遗产时间早、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如何排摸、梳理、修缮,成为难题。

在极短时间内,李佳蕾带领着部门同事,率先形成了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梳理出20项主要任务、29个重点项目。同时,他们对全区范围内百余处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集中甄别梳理,并广泛开展田野调查,走访厂区老职工,探访建筑背后的故事,成功带队整理出了《杨浦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信息汇编》。

夜晚、周末、春节、清明、五一……李佳蕾将“去现场看看”变成了自己的日常习惯。杨浦滨江边日升日落,每一块砖石似乎都记录着她的脚步。

“我记得刚接触这块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前辈。我报一个点位,他就能迅速说出那个地方的地址和具体信息。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时间长了就自然知道。”李佳蕾回忆,“这些年来,每个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情况都会变化,我通过整体排摸和日常更新,没事儿就翻资料,慢慢就对这些信息熟悉起来了。”

就这样,在李佳蕾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最终核定公布3处新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推动4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范畴。这对杨浦区历史文脉保护,扩大示范区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有着不小的意义。如今,示范区内已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73处。

土生土长的杨浦小囡:“我的生活就是一个圈”

李佳蕾似乎从出生起就与文物工作结缘。她儿时居住的地方,在荆州路昆明路路口附近,正靠近如今的国歌展示馆,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次问世之地。

“小时候完全不知道那栋房子还有这些历史底蕴,在弄堂里只顾着玩啊闹啊。现在再向前追溯,知道那里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地,那段童年时光好像和历史场景交叠了,觉得特别有意思。”李佳蕾说。

长大后,李佳蕾进入了位于杨浦区的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求学,并于2015年正式参与了文物工作。

201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遴选,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军工路校区内的沪江大学历史建筑群是杨浦申报的点位之一。时间紧、任务重,李佳蕾作为校友,凭借对校园的熟悉与对文物工作的热爱,对校内30余幢历史建筑的基本信息、大事记、建筑背后的故事以及新老照片、地形图等大量信息资料进行梳理整合,挖掘价值、分析研究,形成申报材料上报国家文物局,最终,沪江大学近代建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杨浦区内第二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前杨浦滨江江畔也没怎么开发,是不让市民进入的。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去,我的工作也与滨江紧密关联。”李佳蕾分享道,“我的生活好像一个圈。兜兜转转,我因为工作而重新研究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生活的地方和大学母校,看到了那些地方的变化,特别感慨。”

从小到大对杨浦这片土地的情怀,成为了李佳蕾开展杨浦文物工作的重要精神动力。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李佳蕾认为,文物保护利用是多元化的,要突破建筑本体保护的局限,让历史建筑和文物走入当代人生活。于是,她和同事们围绕杨浦滨江工业时代的峥嵘岁月,邀请19位老劳模、老专家、老职工代表以及直接参与滨江规划开发的资深专家学者开展访谈,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拍摄了12集《杨浦百年·工业印迹》系列专题片,还原曾经工业时代的集体记忆。她还投身于“工业遗产基础信息”和“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案例”高校合作研究中,最终有15项她参与的课题案例入选《蝶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杨浦实践》一书,凝练了杨浦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宝贵经验。

在制度创新上,李佳蕾凭借在文物工作领域的深厚积淀,查阅了大量资料、参考了众多文件,结合示范区创建实际,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长效建设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若干举措》,并持续扩展“1+N”政策体系内涵。举措中包含4方面、20条内容,从工业遗产保留保护、活化利用到拓展生活秀带新空间,着眼将更多的工业遗产盘活用好,把文物工作理念贯穿于制定举措的全过程,以期更好地引领示范、指导实践。

如今,杨浦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人民美好生活。重现风貌,百年工业文脉造就“独特气韵”;重塑功能,百年工业遗产“活在滨江”;重赋价值,百年工业肌理化作“诗意生活”……李佳蕾和所有杨浦文物人一起,奋力绘就了杨浦滨江最美新图景。

奔跑在“生活秀带”的大路上

三年多的创建,让李佳蕾收获了很多,而如今,她又与同事们一起继续奔跑在示范区创建的大路上。针对未来三年行动计划、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怎么开展、年轻同志的业务能力怎么提升,李佳蕾再次拿出了笔记本,写起了新的工作计划。

杨浦滨江,历经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而李佳蕾和广大杨浦人,正奔跑在“生活秀带”的大路上。百年工业的历史积淀,为这里沉淀下了“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城市肌理,近年来,这里实现了无数次的华丽转身:开展对工业遗产档案资料的抢救性保护,完成了英商怡和啤酒厂资料抢救,对杨树浦煤气厂等6处点位采取预防性保护,完成历史图纸2000余张、历史照片1500余张的数字化归集;推进了一批文物建筑的修缮利用项目,如永安栈房旧址西楼变身世界技能博物馆,圣心医院2号楼、3号楼完成修缮和加固;长江口二号古船落户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以活态考古为主题的上博北馆将建设在杨浦滨江,成为又一个热门地标……

这一切蜕变,李佳蕾与杨浦居民正在见证。近十年来,李佳蕾全身心投入了杨浦文物工作,而她也只是杨浦文物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未来,以李佳蕾为代表的杨浦文物人,将更加主动担当起建设人民城市标杆的光荣使命,深度融入上海“一江一河”战略,坚决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机制固化为长效机制,让百年工业城区再次焕发新活力。


来源:上海杨浦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OBtVc7SH0CXTHPtTtNT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