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要闻

【筑梦一夏】勤学善做 在社会大课堂中探索成长

2024-08-1910编辑:董真摄影:

走进地方企业深入调研,切身感受数智劳动赋能时代进步;怀抱可持续发展理念,开拓盐碱地水产养殖新方案;挖掘智能驱动新需求新趋势,以绿色助力发展;点燃志愿微火,为材料科普教育添砖加瓦......这个暑期,上理学子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延展到各项社会实践中,以青年的热情与担当在社会大课堂中探索成长。

激活科研创新力  挖掘“蓝色粮仓”发展能量

在宁夏石嘴山市的盐碱地区贺兰山脚下,有一群渴望尽自己专业所学,为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提供新思路、为乡村振兴战略尽份力的上理学子,他们与当地养殖户分享经验,实地考察养殖基地,积极探讨技术发力方向,落实水产养殖相关问题,并成功发现了一种能够发生群体感应效应的微杆菌,可用于之后的科学研究。

环建学院“贺兰山下的蓝色粮仓”团队负责人杨子桐表示,即使在课堂上学习了丰富的环境工程原理与生物化学知识,但当真正置身于应用现场,才发现理论知识往往是在理想条件下构建的,而实际生产中还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多变的环境条件,这都需要我们大学生具备迅速判断和灵活应对的能力,而这正是外出实践活动的意义之一。

在处理南美白对虾养殖池难题时,团队成员发现,弧菌会分解沉积在养殖池底部的有机质,并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影响养殖水氨氮、亚硝酸氮盐。但养殖池的尾水又采用了微生物处理法,不能添加任何杀菌药物来控制水中弧菌含量,否则会导致尾水处理系统瘫痪。团队成员从当地工作人员身上学习到“定时捞取虾壳+曝气”这一最朴素的办法,既控制了弧菌又规避了尾水系统瘫痪的风险。同学们不禁感叹,这个办法并不完全符合书上所学的理论,但它的“行之有效”充分透露出劳动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我们会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动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贺兰山盐碱地区开展实践

绿色引擎智能驱动 助推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

从探访蔚来汽车到聚焦特斯拉汽车,从参加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到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落幕,这个暑期,机械工程学院的实践团队选择走进上海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分析智能驾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进步发出“新声”。

团队成员在参观蔚来和特斯拉汽车时,深入了解通过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现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驾驶已经不仅仅是概念,而是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人工智能大会上,看到各大技术公司展示的前沿AI应用,比如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应用,更是拓展了团队成员对于AI技术的理解。在慕尼黑电子展上,看到那些微小而功能强大的电子元件如何驱动复杂系统的运行,学子们对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燃起了更强烈的期待。

“结合我的电气工程专业所学以及对电动汽车调度的研究,我认识到智能驾驶技术不仅为电动汽车的调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支持,还对调度算法的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团队成员苏恒谈道:“我深刻体会到,智能驾驶与电动汽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塑造了未来交通的全新格局。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将继续探索这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致力于为智能交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在特斯拉工厂调研

向“新”而动 “质”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访携程、工商银行等企业总部,采访诸多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建设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践团队探索数智劳动对于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和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何意义。团队成员在每次采访前都会进行详细的组会讨论,从采访企业的性质、主营业务到实践活动主题,他们希望凝练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了解数智赋能劳动新形态,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下上海地区企业的发展概况,从而赋能大学生群体,提升其数字化与智能化素养水平帮助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团队负责人朱铭回忆和闪送派送员、滴滴司机的访谈后,感触颇深:“他们都肯定了平台在提供工作机会方面的帮助,但是几乎他们每个人都提到了没有社保和维权困难的心酸。经济在发展,数字化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同样数智劳动的发展也给原有就业结构带了了很大挑战,新兴零工劳动者往往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不规范和职业发展不清晰的各种困境,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促使我们深思,身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了解社会现况,理解百姓困境,用所学所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物流工作人员详细交流

打破交流壁垒  让非遗文化绽放新花

为促进京剧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传承和发展,用京剧艺术讲好红色故事,同时也为试图打破“交流壁垒”,增强青少年对京剧的认同和理解,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京韵至理”团队前后到访了上海京剧院等多处实践地点进行研学考察,并与上海京剧院演员曹晋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通过自主研发设计京剧小课堂课件,线上科普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宣传,京剧手作、戏服体验等方式,京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度大幅提升。此外,考虑到大众接触京剧艺术的方法与途径各有所异,团队先是用设计不同类型的问卷,统计出不同群体对京剧文化的认知程度、兴趣水平、吸引力因素以及对其态度等,再结合对淮南等地京剧发展历史以及淮南市小百灵京剧团的调研,开发出一套完整的“走进非遗画卷,做京剧小传人”京剧课程供大众学习。团队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哔哩哔哩账号,发布与京剧相关的文章、视频等内容,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并设计研学地图与路线,展示京剧在上海的演出场所、历史遗迹等信息,力求让大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京剧+红色文化”带来的冲击。

“我们围绕京剧,开展了长达一年的实践活动,发现大部分人都对京剧感兴趣,可能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刻着的印记。每一份喜爱都鼓舞着我和团队成员们坚定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心。”活动成员魏楠楠说道。

为中小学生带去京剧小课堂



来源:新闻中心、校团委

组稿:虞思琦、董真